臺灣貨幣 發表/陳水胎/2011-03-12 第二農作區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p122500
本網頁專門介紹台灣貨幣,自古迄今,內容詳盡,有五大主題,分別為古早的
台灣錢(內有子頁-康熙詩錢) 、台南官銀票、日據時代台灣銀行券(內有子頁-臺灣彩票、
日本金幣、日本龍銀和硬輔幣)、舊台幣券、新台幣券(分硬輔幣和紙幣,紙幣又分本島
券、馬祖券、金門券、大陳券四種);因圖片多,下載時間慢些,請火暴欣賞。
2000年七月一日,新台幣確立為國幣,新版貳千元券、千元券、伍佰元券、貳佰元
券、壹佰元券
,陸續發行利用,但您看過幾百年前,明、清朝、日治時代,後人利用過的錢幣?
xyz台灣貨幣史:惡性通膨年代 4萬換1元 部分筆墨整理~
二次戰後,台灣進入政治經濟體系的轉換期,但是受到中國經濟惡化的影響,恩性通膨籠罩台灣。
有多嚴重呢?根據統計,1948年的物價指數是1946年的一萬倍,1949年則是十二萬倍。幣值貶值的速度,嚴重到民眾一拿到錢,就必須趕快花掉!
老一輩的大概還記得,當年扛著一扁擔的鈔票,買不到柴米油鹽,以緻吃不到一碗麵的經歷。直到1949年,當局從中國大陸運來黃金,同時實施貨幣變卦,以新台幣一元兌換四萬元的舊台幣。
後來再歷經50年代美援,60年代起的外銷和出口擴張,經濟起飛,終於到了80年代,新台幣不斷的升值,面額也不斷擴大,有了千元大鈔,以緻在東南亞號稱強勢貨幣。
1949年之後的台灣貨幣發展~
1945年,二次大戰結束,中國雖然是戰勝國,但戰爭使經濟受到重創,陷入通貨膨漲的困境,為了應付民生需求,中國大陸的處所銀行授權各處所當局省籍銀行視必要發行紙鈔。
一萬元、五十萬以緻一百萬的面鈔都有。地處偏遠的新疆省,物資嚴重缺乏,以緻發行到單張高達六億元的紙鈔。這一些貨幣雖然面額很高,在消費市場上卻沒有什麼價值。
這一段時間的台灣,為中國接管。一方面,受戰爭期間炮火毀損,生產力並未恢復,產業蕭條,一方面,也被中國波及,籠罩在惡性通膨當中。
俞海琴/中原貨幣銀行學傳授:
戰後再加之之後有內亂,民生物資極其缺乏,產房、實體建設為戰爭所破壞,廠商也無法生產。在民國37年的時候,通貨膨漲曾經到達1023%,民眾如果拿到貨幣,下一個動作就是立即拋售,因為大概再等一秒,我下一個東西就買不到了。以是貨幣艱澀速度變得極其高,也就形成貨幣放慢貶值。
為了重修生產力,從當局到民間各方面的興建,處處要用錢,1948年,處所銀行正本隻委託台灣銀行發行30億元紙鈔在台灣利用,于是減少到5270億,結果導緻通貨膨漲,就像脫疆野馬,一發不可收拾。
崩盤之後,紙幣買不到東西,以緻回到以物易物的時代:
台灣從1946年到1949年6月,三年半當中,每年平均物價漲幅達到922%,百元大鈔形同廢紙,發行鈔票的最高面額一萬元,仍無法失調市場供需,導緻貨幣聽從逐漸喪失,民間甚至回到以物易物的交易内容。xyz
四萬元換一元
貨幣供應量機靈減少,幣值機靈着落。1949年5月12日,從台灣寄信到中國大陸,郵資動則上萬元,而個别民眾的薪水大約一百多萬。
為了穩定財政,壓抑通膨,1949年6月,央行總裁從中國運來大量黃金,6月15日,當局宣佈幣制變卦,以黃金當作新台幣的發行準備金,規定四萬元舊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,同時限定新台幣的發行額不克不及超過五億元。
相關閱讀連結網 → 新台幣處所連結 http://www.currency.cbc.gov.tw/tb1.htm
→ 連結網物價飛騰民生凋蔽
→ 台灣貨幣的精力與文明 網址:http://www.taiwanus.us/MediaVideoAudio/books/history/index22.htm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